矿产资源开采的利与弊
弊:矿产资源的开发,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。并且破坏了当地的土地资源,对于人口庞大的中国来说,土地资源异常紧张,人地矛盾突出,造成农业用地的紧张问题,甚至出现居民用地的减少。
开发矿产资源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有利于促进区域工业发展,增加经济收入。开发地下矿产资源可能造成地面塌陷,引发塌陷地震;露天采矿需要大面积剥离地表土层,导致植被破坏;废弃矿石堆积可能引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。
资源相对集中,有利于建立大型资源开发加工基地,吸引生产力聚焦,甚至促成新的城镇化。另一方面,一种资源的开发,需要相关配套资源,资源相对集中,也有利于相关资源的开发。不利的一面,许多产业采用资源产地指向原则布局,离传统市场远,会造成运输成本增加。
减少对耕地的破坏,节约成本。对矿产资源贫乏的地区造成购买价格的提高。
开采海洋资源的利:(1)可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;(2)可以缓解陆地资源过度开发所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;(3)可以缓解某些矿产资源的耗竭速度,如石油。
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
1、生产运行期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水污染、大气污染以及固体废物堆存占地与淋溶滤渗对周围土壤、农作物的影响。原料堆场、精矿堆场等的粉尘将会对周围地区土壤产生一定影响。
2、如果是我国的话,我国南方的矿产资料主要是金属矿产,如锰、钨、锡等。不合理的开发和资源利用会造成植被破坏、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。同时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地表下沉、塌陷、岩体开裂、山体滑坡等地质环境问题。
3、如果人类过度开采地球上的资源,会对大自然造成多种不良影响,其中一些可能包括: 生物多样性丧失: 通过开垦土地、砍伐森林、污染土壤和水源以及扰乱生态系统等方式,人类导致了大量动植物物种的消失和灭绝,这将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,从而进一步加剧环境问题。
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物资源的行为现象和严重后果
1、矿物资源一般都是非可再生资源,如不加节制的开采,容易导致资源枯竭,进而影响人类正常生存发展。滥用化学物品容易导致环境中污染物的增加,从而破坏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。
2、后果;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~5日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,12月1~5日发生气温逆转,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,三天后有人发病,症状表现为胸痛、咳嗽、呼吸困难等。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。心脏病、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。
3、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。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、废水、垃圾等,不断排放到环境中;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,例如盲目开荒、滥砍森林、水面过围、草原超载等,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,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,使生态平衡失调。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。
4、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,使地下水位下降,并引起地面下沉;滥采滥用矿产资源,对有害人体的汞、铅、镉、砷等元素,以及放射性元素,从地层深处采掘出来以后,不加妥善处理,任其散落到地表各地,污染环境,等等。
5、对有害人体的汞、铅、镉、砷等元素,以及放射性元素,从地层深处采掘出来以后,不加妥善处理,任其散落到地表各地,污染环境,等等。浪费过度的开采,大部分都是那种粗放的形式,因此利用的效率一般不人很高。由于人类的破坏,矿产面临枯竭。我们要节约资源,毕竟,矿产资源是无法再生的。
6、土地次生盐渍化、潜育化加重。由于排灌工程不配套、管理措施不当,导致北方干旱、半干旱地区土地次生盐渍化和南方湿润地区土地次生潜育化严重。 (二)非家建设用地扩大,农地数量减小,浪费严重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,我国现在非农建设用地约0.26亿km2。